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湖南农民挖出怪异青铜器,鼎上有4张人脸,专家修复后成国宝文物

2023-04-14 23:06:50 来源:玉兰博物

这件国宝的经历有点悲惨。 它被村民挖出后, 砸碎卖到废品回收站 。后来辗转又被送到炼钢厂, 险些被熔化“回炉重造” !幸好被考古专家及时发现救回。经湖南省博物馆修复完成后,才让这件“惊为天人”的国宝又重见天日。

这件有传奇经历的国宝,就是我国 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人面纹方鼎——大禾人面方鼎。 相较于其他青铜鼎,它因 四个面都长着怪异的浮雕人面装饰 而显得独一无二。


(资料图)

这件方鼎是干什么用的?它独特的人脸纹饰又有着怎样神秘的含义呢?

(提示:全文共 2241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国宝差点被炼钢,多亏专家看了一眼

说起这尊人脸方鼎的发现与被收藏,真是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1958年的一天,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位黄姓农民在田里挖地时,挖出来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他擦去上面的土后, 一张怪异的人脸浮现了出来 。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特别注意,他打算卖给废品回收站换钱,补贴家用。

(怪异的人脸 图源/网络)

为了方便搬运,他把青铜器砸成了几块,连同家里的一堆废铁一起拉到镇上的废品回收站卖了。

那个年代正是全国大炼钢铁的时候,这样一大块“废旧金属制品”自然是要进入熔炉改造的。这件青铜器很快就从废品回收站被分类集中到了长沙毛家桥废铜仓库,仓库里有专门的分拣师傅将对铜料再次分拣,之后送到相关的冶炼厂,化为铜水重新铸铜。

或许说是天意使然,这件青铜器的一块残片被湖南省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拣选文物的专家发现了。专家判断这应该是某件国宝的残片,在他们努力追寻下,最终找到了10多块残片。

经过初步的拼对与研究,发现只有一条腿和底部没有找到。器物搬运回省博后,修复师用一条“假腿”对其进行了修复。幸运的是,残缺的那条腿两年后被找到了!

当这件青铜器被精心修缮后,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这件国宝被修复得完好如初,不细看,很难发现修补的痕迹,仿佛它没有被打成碎块过。

(在湖南省博展出的大禾人面纹方鼎 图源/图虫)

四面怪异的人脸是谁?

修复完好的青铜器是一只 青铜鼎 ,高38.5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千克。鼎体呈长方形,口部稍大于底部,口沿外翻,两耳竖立,鼎腹较深,有四个柱形鼎足。腹内壁近口沿处, 有铭文“大禾”二字 ,故被人们称作“ 大禾方鼎 ”。

(鼎内的“大禾”铭文 图源/网络)

“大禾”有什么含义?从两个字的形来看,“大”字是一个双腿张开双臂平伸的人形,“禾”字是一株结有丰硕稻穗的禾杆。有专家结合湖南是神农传说的发祥地,以及该地区发现过大量的世界上最早的碳化稻谷壳,等一系列的农业文明遗存,继而推测古人作鼎刻此二字铭文,是 希望农作物能长得与人齐高,祈祷农业丰收。

要说这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最出名、同时也最独特的地方,便是它鼎身的四个面, 每个面各浮雕着一个大而醒目的人面纹饰 。这四张几乎相同的面容,与现今中国人的面容可谓是非常接近了。

(大禾人面纹方鼎 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每张人面显得生动而严肃,给人以肃穆崇高的美感。 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

(人面纹细节 图源/网络)

古人为什么要在一只鼎的四周都雕刻上人面纹?这些人面纹是谁,又有何意义?

不少考古学家认同青铜器研究专家刘森淼的观点。刘森淼认为 “大禾”或许与禾侯国有关。 在殷墟甲骨文中出现了一句“上丝禾侯”,意思是上丝这个人会见禾侯。大禾方鼎出现在宁乡县,表明这儿曾是商周一个诸侯方国,它是侯国国君拥有的宗庙重器。

至于人面纹饰, 刘森淼认为很可能就是禾国信仰的神明或统治者形象 ,从纹饰宽圆的脸庞,弯如新月的眉毛,丰厚而无胡须的嘴唇,可以推断其属于女性。

把女人塑成神明,学术界一般认为与女权有关。也许,当时大禾方国就是女权的天下,其统治者就是一个女人,关于她的一切往事早已无凭可考,唯一留下的,便是这件精美绝伦的青铜重器。

国之重器——鼎

鼎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历史学家考证推测,在 夏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中,青铜鼎已经出现了 , 这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青铜鼎礼器的源头 。到了 商代 ,开始出现大量的青铜鼎器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鼎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烹煮食物的器具出现的 。鼎的四条腿当做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烹煮食物。

(司母戊鼎在国家博物馆 图源/网络)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周朝就已经有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谁能拥有、使用鼎,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汉字“鼎”也被赋予“尊贵”、“盛大”、“显赫”等的引申义,比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鼎又多了一种功能——成为祭祀时的一种重要礼器 。鼎经常被放在寺庙的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可当成焚香的容器。

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难以言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从艺术角度来看,大禾人面纹方鼎的雕刻技巧相当精湛,每一处细节都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高超水平。通过对器物上的各种纹饰进行解读,它们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们的设计既传承了古代文明的智慧,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态。

在今天,它依然伫立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揭示着过去的荣光和辉煌。

参考资料:

[1]湖南省博物馆

[2]大禾人面纹方鼎的猜想

[3]《中国周刊》:中国的鼎文化

—END—

— 今日博物 —

标签: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